被遗忘的民国大师:抗战时从沦陷区抢出大量古籍,还撑起台北故宫
古代藏经阁
提到近当代的研究者巨匠,除了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鲁迅、鲁迅、钱穆等,还有许多同样为我省近当代学术研究做出开拓性重大贡献的人,她们因资金不足被舍弃在历史的微粒之下,但她们的重大贡献在今日依然明显。她们不该被忘却,我省分馆学的集大成者蒋复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关键研究者。
一、与分馆相识
蒋复璁是典型的早年千金小姐的菁英。98年,他出生于江苏吴兴,孙家在该地是菱蛛的望族,不但在企业界如虎添翼,还曾出现过数位化考中德行并走向从政的部族,钱氏大成是孙家的关键规矩。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下,蒋复璁阅读了大批的儒家思想经典之作,后被送至旧式大学堂接受旧式教育。1919年,他成功考进清华历史系,并获得文凭,从此迈入了他巨作又了不起的毕生。
孙家是江苏该地门阀
1920年,蒋复璁在堂弟蒋万里的引介下进入樟树分馆做全职,以致蒋复璁没想到的是,他将为分馆的发展无私奉献毕生。毕业后,蒋复璁将全情投入到分馆科技事业之中,他果不其然担任南京分馆总编撰,负责分馆内圣埃蒂安德Pudukkottai的英文书刊的汇编组织工作,尽管十分辛劳,但蒋复璁有感于这是建设当代分馆的必不可少组织工作,要想真正实现分馆科技事业从萨温齐或英国皇家藏经阁向私立性质的当代分馆转变,就必须做大批过往未曾做过的组织工作。
蒋复璁
1929年,蒋复璁根据多年组织工作经验,撰成《英文书刊分类之商榷》一文,这是我省学人对当代分馆书刊分类科技事业做出的早探索。随后,他赶赴德国柏林大学历史系留学,并趁机于德国普鲁士邦立分馆实习。跟刚刚起步的规模较小的分馆不同,普鲁士邦立分馆相当于德国分馆,无论是藏书量之丰富,还是管理运作体制之先进,都远非能比,数年的留学经历使蒋复璁在能力与见识方面都突飞猛进,也奠定了他作为我省分馆学人的基础。
柏林大学
二、分馆学人
1932年,蒋复璁学成归国,此时国民正打算在南京重建国立分馆,蒋复璁也随即成为国立分馆筹备处主任,总揽分馆的一切建设组织工作。此时的分馆建设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基础与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要想建成西方式的当代分馆,必须要历经十分困难的建设时期。蒋复璁根据他留学德国时学到的、看到的知识与见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国立分馆
当代分馆与传统藏经阁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公共性。蒋复璁上任伊始,即宣布分馆建成后向民众开放,并建设相应的阅览室,以吸纳更多的读者。但这仅是建设当代分馆的步,真正意义上的分馆不只是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场所,其本身还应该是知识的整理者,更是知识的生产者。蒋复璁先接管了南京的国学书局,并将其改造为分馆筹备处印刷所,以此为出版印刷机构,随后整理出版了《四库全书》等。就《四库全书》来讲,蒋复璁决定与商务印书馆合作,从中选出1000多本精品书籍进行印刷,并将以高规格出版,作为展现文化的代表与象征。
《四库全书》
蒋复璁还以分馆为平台,编辑出版多份学术研究刊物,如《书刊月刊》、《学林季刊》、《国立分馆馆刊》等。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蒋复璁还以分馆的名义编撰发行了大批宣传抗日战争的书籍,并在大后方创建大批地方性分馆,希望将文化传播到大后方的每一处角落,用文明对抗暴行。为拯救大批留存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书籍,蒋复璁在全面开战后,多次往返于重庆与南京、上海之间,收购大批散落在民间的珍贵书籍。战争结束后,他更是多次前往海外收购珍本书籍,为典籍珍本的保护出版组织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苏州公园分馆,1937年后被日寇毁为废墟
三、高雄故宫的集大成者
1949年,国民败退台湾,蒋复璁也随之赶往高雄。他在分馆组织工作数十年,为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因此在搬迁台湾的同时,也带走了大批的珍贵书籍,并以此为基础在高雄重建了分馆。
此外,由于大批故宫文物跟随国民前往台湾,如何处置这一批文物也成为当时讨论的重点问题。
台湾分馆
1965年,以北京故宫为蓝本的高雄故宫博物院正式落成,而蒋复璁则成为任博物院院长,直至1982年因病退休。担任院长之前,蒋复璁无论在南京还是在重庆、高雄,已经做了数十年的分馆馆长,尽管他没有做过博物院之类的组织工作,但他有感于无论是分馆还是博物馆,有一点是不能丢的,那就是学术研究研究。为此蒋复璁在上任后所做的件事即推动高雄故宫成为一个学术研究型博物馆,不仅要展览文物,更要研究发掘文物。
高雄故宫博物院
为此他先在高雄故宫成立书刊文献处,极力推动故宫内所藏书籍的整理出版组织工作。随后他继承在分馆组织工作的经验,创办高雄故宫独立发行的学术研究期刊,以故宫为核心展开对历史、文物与博物馆建设的研究。蒋复璁还积极承办大批国际性学术研究会议,吸引国外研究者前往高雄讨论学术研究问题,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进而推动学术研究发展。在蒋复璁主持博物院的十多年间,高雄故宫的学术研究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直至他1990年去世之前,都一直关注着高雄故宫的发展。
高雄故宫里的珍贵文物
文史君说
在今人眼中,清光绪众多巨匠中,蒋复璁的存在感几乎为零,这不是因为蒋复璁不够。相反他在我省当代分馆建设与博物馆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开拓性重大贡献。历史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会遮蔽掉许多真相;但它又是公平的,因为真正为做出巨大重大贡献的人,是不可能被忘却的,他的功绩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李在中:《蒋复璁与高雄博物馆》,《紫禁城》20年第3期。
罗德运:《蒋复璁:一个不该被忘却的名字》,《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